本报记者 韩轩
近日,第十七届文华奖北京市参评剧目舞剧《五星出东方》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围绕作品提出加强排练、深化细节、精修音乐、扩大宣传等意见建议,希望剧目在现有基础上精心打磨、精益求精。
《五星出东方》是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同出品的舞剧,国家一级导演王舸担任总编导,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担任编剧。该剧以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题材,考古人员发现这块织锦护臂后,在风沙中进入时空隧道,为观众展开了背后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结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主题。
研讨会上,许锐作为主创介绍了该剧的创作情况:“《五星出东方》在我所创作的舞剧里面,可能是最难的一个。”许锐说,剧目从文物题材出发,但能够掌握的史料非常少,前期主创团队一直在处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后来我们跳脱出来,将舞剧中文物的表达更意象化,把家国情怀、命运共同体等精神性的内涵寄托在其中,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历史文物题材创作之难,也正是与会专家都深有感触的地方。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萍说,“《五星出东方》把汉代织锦护臂作为题材,有极高的题材辨识度,因为这个文物不是一般的文化文物,它不只是借文物起舞,文物背后的重要历史事件传达的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张萍坦言,这决定了《五星出东方》的创作必然不容易,它挑战了一个题材门槛,既然涉及重大历史语境,就要观照历史,不能凭空捏造。
虽然题材自带高门槛,但张萍也看到了主创团队在艺术处理上的巨大努力。在她看来,《五星出东方》从考古发现开始,继而为观众展开上千年前的故事,是一个复调的结构,主创团队在叙事结构、人物设计上有创新的尝试,舞蹈风格多样。张萍认为,《五星出东方》故事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艺术上的包容性,“剧中有很多舞段都很好看,因为它站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品格基调上,不管是传统的,是西域的,还是汉唐的,包括当下的一些舞蹈要素都融合进去,让观众觉得非常和谐。”
说到舞蹈的具体表现形式,张萍建议,西域风格的舞蹈有很强的技术性和风格性,打磨时可以再强化一些。她的看法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欧建平不谋而合。他也被剧中很多炫技的舞段打动,他建议演员们增加技术性含量更高的舞蹈,“要的就是让观众在这里眼前一亮,看见就鼓掌!”《五星出东方》给欧建平的印象是剧本完整,剧目没有瑕疵和硬伤,“它从文物入手,讲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大有可为!”
在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看来,《五星出东方》是一部从无到有的剧目,“从一个出土的织锦护臂讲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做得很讲究、很精致,最可贵的是,它把主题非常巧妙地藏在艺术中,让它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流露出来。”在艺术上,她被剧中的多段群舞感动,无论是在演出现场观看,还是在B站元宵晚会上看到,都觉得很惊艳。 本报记者 方非 摄
相关链接
《五星出东方》开启全国巡演之旅
据悉,《五星出东方》剧组将于今天启程前往深圳,于8月5日晚登台深圳大剧院,开启文华奖评选前的全国巡演。在听取了多位专家的建议,并综合以往巡演的经验后,此番的《五星出东方》做出改动。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舞剧《五星出东方》制作人董宁介绍,主角奉的命运处理做了非常大的改动,舞剧结尾处新加了一个名为《生生不息》的舞段,奉在牺牲之前将这块护臂给了精绝城的首领,给了精绝城的百姓,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更加清晰集中。
此外,该剧在舞段的节奏、长度等方面都进行了打磨,多媒体影像、字幕内容等都做了调整。未来《五星出东方》将前往新疆巡演,也会与新疆的演出团体联袂登台。在剧中饰演女主的新疆舞蹈演员古丽米娜说:“我把这个剧当做给家乡的一份情书,护臂对我们来说非常熟悉,希望我的家乡人能感受到舞剧中呈现的文物故事,感受它的深刻含义。”
《五星出东方》制作方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表示,将不断地完善作品,力争使之成为一部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