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bet唯一官方网站_大发888体育-游戏|下载

图片

前人修渠,后人护渠,一家三代人扎根太行接力守护红旗渠60多年

2023年03月07日07:19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冬季铲雪是每一个红旗渠护渠工的日常

护渠工档案:姓名:张学义

年龄:50岁

工龄:30年

籍贯:林州市桂林镇南山村

所护渠段:红旗渠合涧渠管所

  □策划 王世伟 执行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朱长振 文图

  爷爷因修红旗渠牺牲,父亲13岁接力修渠,第三代护渠工张学义如今仍在护渠。

  一家三代人信守承诺,接力守护红旗渠60多年。1998年,张学义成为红旗渠青年洞景区的一名职工,在爷爷、父亲曾经奋战过的地方工作,对他来说,这是一份不一般的职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和责任。慢慢地,他对红旗渠的感情日益加深,他觉得守在渠边心里踏实、舒畅。

  冒雪巡渠

  2023年1月14日,离dafabet唯一官方网站_大发888体育-游戏|下载林州市区20公里外的常家庄大雪纷飞,作为红旗渠灌区管理处合涧管理所的所长,张学义冒雪赶到常家庄巡渠,因雪大路滑,他只得把汽车停在一陡坡处,骑上摩托车沿渠继续前行。

  据介绍,红旗渠建成后,为管理维护红旗渠,当时的林县(现林州市)于1966年成立了红旗渠管理处,共设8个管理所,54个管理段,388名职工分布在170公里的渠线上。这些管理段沿渠而建,多是在前不临村、后不着店的山坡上,两三个人在一个管理段,负责十几公里渠道的维护和群众用水。

  夏季防洪,冬季铲雪,就是每一个红旗渠护渠工的日常。1998年,张学义成为红旗渠青年洞景区的一名职工。在爷爷、父亲曾经奋战过的地方工作,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责任。几十年如一日,慢慢地,他对红旗渠的感情日益加深,他觉得守在渠边心里踏实、舒畅。

  水从上游下来时护渠工都要撵着水头走四五个小时

  2018年,张学义调到了现在的合涧渠管所,管辖的渠线长50多公里,包括5个渠管段,3个泄洪闸,2个电站。每个星期他都要走一遍,了解每一条干渠、支渠的农田灌溉情况,并及时清理渠内的杂草、淤积,维修闸门,确保渠道完好,渠水通畅。像这样的冰天雪地,张学义和工友们清理渠道的难度增大了许多。

  张学义说,他的工作很普通很平凡,也比较琐碎。每次红旗渠的水从上游下来时,他和工友们都要撵着水头走,每次需要四五个小时。为什么要撵着水头走呢?因为红旗渠的渠线长,群众收完庄稼后的秸秆及杂物都堆在田间地头,风一刮,就把秸秆刮到渠里面了,很容易造成渠道堵塞。特别是秸秆沾了水,沉得挑都挑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钢钩、粪叉,三四个人一起往上拉,还经常要跳进渠水里清理渠道,所以雨靴、雨裤、钢管、钢钩、喷灯,外加铁锨、锄头,是护渠工必不可少的随手工具,张学义现在手中掂的工具是专门放水开闸门的特制扳手。

  护渠工不管白天黑夜都是随叫随到

  林州当地群众有一句谚语“麦收八十三场雨”,就是阴历八月、十月,来年阴历三月,只要保证了这三次灌溉,小麦就能大丰收。农民浇地时渠水有时大、有时小,张学义他们要不厌其烦地进行闸门调节,不管白天黑夜,都是随叫随到,服务群众用水。

  冬灌时,水用得不多,停一次水,结一层冰,渠里的冰厚二三十厘米,再过水,就会产生大量堆冰,堵塞渠道,为了渠道安全畅通,也为了让群众顺利浇上地,红旗渠护渠的全体职工,不分白天黑夜,把冰块砸碎疏通渠道。数九寒天,必须钢管、钢钩、老锤一起上,该砸的砸,该撬的撬。有时,重重砸下去,厚厚的冰上只有一个拳头大的小白点,费时费力还不出活。

  13岁上渠成了红旗渠工地上最年轻的建设者

  如今,红旗渠通水已经50多年,张学义的父亲张买江也已步入了古稀之年,这位13岁就上红旗渠修渠的劳模回忆起当年的修渠经历,仍激情满满。现今,张买江从一所小学退休后被邀请到红旗渠干部学院,给大家讲述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讲述他的父辈们修建红旗渠时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传播着那一锤锤、一钎钎、一炮炮锤炼出的红旗渠精神。

  面对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的采访镜头,张买江回忆说,1961年春节刚刚过,大年初五,他的母亲就狠心地将13岁的他送到了红旗渠的工地上。当时公社的负责人怎么都不答应,朝着母亲嚷嚷:“你说老哥刚走,孩子还这么小,你干啥呀?”张买江的母亲名叫赵翠英,是一个性格刚强的女人,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母亲说:“红旗渠水流不过来,他爹合不上眼,我也心不甘呀,你就让孩子接着干吧。”就这样,只有13岁还是个孩子的张买江,扛起了父亲曾经用过的12磅重的铁锤和1米长的钢钎,成了红旗渠工地上最年轻的建设者。

  在当年的红旗渠修建现场,当时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有一天正陪着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在工地上采访。穆青看到年少的张买江,就上来打招呼:“小鬼,累不累啊?”当时张买江又累又饿,再加上只有十几岁的他以为“小鬼”是骂人的话,就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你才是老鬼呢!”穆青看张买江虽然年龄小,长得特别瘦,但脾气这么大,还很倔强,就开玩笑地说:“你真是个小老虎啊!”于是,这个“小老虎”的绰号就在红旗渠工地上传开了。千千万万个和张买江一样的普通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战,削平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1515万立方米,终于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建成通水,那是个让全林县人民永远铭记在心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山西与dafabet唯一官方网站_大发888体育-游戏|下载交界处的分水岭,来看看漳河水是怎么流进林县的,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张买江得到的奖品是一张奖状、一个茶缸。面对大河报记者的采访镜头,张买江情绪激动地向儿子张学义讲述着当年修建红旗渠及红旗渠通水时的盛况。

  记者手记:

  提前一天与张学义约好的采访,却因为一场大雪差点被困在路上,多亏有经验的他提前打来电话,让我把车停在半道,步行前往。冒雪陪张学义及他的工友们沿着红旗渠走了不到两公里,便因为风雪骤紧而不得不中止。

  一直到下午两点,我与张学义才费尽周折回到林州市区,等在家里的张买江做好了鸡蛋西红柿捞面条。虽然儿子也已成为父亲,可在他心中,是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看到外面下起了大雪,张买江一上午连着打了好几个电话,直到儿子安全回到他的身边,看着儿子吃上自己亲手做的捞面条,张买江的脸上乐开了花。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修渠,后人护渠,扎根太行的红旗渠人就这样生生不息地延续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令人敬佩。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