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bet唯一官方网站_大发888体育-游戏|下载

图片

王棣华:仁心护患儿 一生妇幼情

2024年07月30日07:22

来源:顶端新闻·dafabet唯一官方网站_大发888体育-游戏|下载商报

王棣华 受访者供图

  顶端新闻·dafabet唯一官方网站_大发888体育-游戏|下载商报记者 王婉君 通讯员 华小亚 何剑烁

  有些人似乎生来就是为某种使命而来的,王棣华此生拿到的剧本是做一名儿科医生,于是,冥冥之中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着这一“设定”展开……

  2024年6月,当86岁的她再度走进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dafabet唯一官方网站_大发888体育-游戏|下载省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郑大三附院)的大门时,一段激情燃烧、拼搏奋进的“妇幼岁月”被按下回放键,那些收纳在时间夹缝里病童的啼哭、穿梭于门诊楼奔波的身影、病床前俯身细致的问询……又再次被听到、看到、感受到。

  学生时代被种下一粒成为儿医的种子

  新中国成立的第十个年头,王棣华即将完成在dafabet唯一官方网站_大发888体育-游戏|下载医学院(现郑州大学dafabet唯一官方网站_大发888体育-游戏|下载医学院)4年的理论学习,开始为期一年的实习,此时的她也将面临细分专业选择的问题。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接班人和新希望,没有儿科医生不行。”儿科学老师上课时不经意的感慨成为激荡王棣华心境的投石,就这样,一粒成为儿科医生的种子在她心里埋下了。随后她怀揣期待和使命,到沈阳医学院儿科系实习一年,后返回母校附属医院工作,也正式从一名医学生转变为一名儿科医生。

  后来看,这条路似乎就是为王棣华准备的。1986年,医院准备筹建一家妇幼专科特色医院,也就是现在的郑大三附院。当时已经年近50岁且有着20多年儿科经验的王棣华就顺理成章地担起了这份责任。

  带领年轻医生立规章制度、编写诊疗规范、建立病区甚至是后勤工作,“经过各方努力和前期精心筹备,三附院开诊时已具备收治患儿能力。”王棣华自豪地向记者回忆。

  10张床起家的小儿心血管病区

  1986年5月4日,郑州市二七区康复前街7号,与青年节同庆的还有一场隆重的开业典礼。

  会议宣布,郑大三附院将作为一家妇幼专科特色鲜明的医院正式开诊,坐在台下的王棣华和同事们激动地鼓掌。突然,病房的大夫将她叫走,原来是新收治了一个外地转来的被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的小患者,孩子全身浮肿、病情复杂,得王棣华亲自“出马”。

  见到患儿后,王棣华进行了仔细查体和询问,不过一个想法在脑海闪过:“这孩子的表现很像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外地就诊时的诊断可能有误,治疗方向也得调整。”经系列检查后印证了王棣华的判断,该患儿被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找到问题实施手术,最终患儿病情慢慢康复后出院。

  再后来,又是几例类似的疾病。“本来是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可都被诊断为其他的疾病,而心血管病又起病急进展快,对患儿威胁较大,所以当时我心里就萌生了想要在郑大三附院筹建心血管病区的想法。”王棣华说道。

  因为在河医附属医院儿科工作时就负责过心血管专业的工作,加上多次到上海、广州进修心血管专业,王棣华说干就干,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她带着3个年轻医生,10张病床就拉起了小儿心血管内科的队伍,也因此成为郑大三附院小儿心血管专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团队欠缺小儿心血管病专业知识,她就带领大家夜以继日加紧学习;孩子病情危重、突发状况多,她就一天多次查房,甚至休息时也不忘返回病区查看患儿情况……这些最开始的日常构筑了一段医院建设发展史——小儿心血管专科的奋进史。

  不光治病救人,科研攻关也得“叫得响”

  在新成立的小儿心血管内科病区,王棣华踩着新的起点忙碌着。但做医生不能只埋头收病人治病人,科研攻关也得跟得上。

  在王棣华从医的几十年里,她发现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比较高,但究竟是哪种病毒引起的?囿于检验取材的困难及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技术条件的限制,很多检验结果出来得比较晚,致使大多数患儿都不能及时得到诊断甚至是误诊。

  1990年,王棣华带领团队和北京病毒研究所的专家协作开展了“ELISA法快速诊断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儿童心肌炎”的诊断方法研究,为“心肌炎病原学”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该项检测技术研究成果当时在全国领先。

  此后,王棣华领衔开展了多项科研攻关,如“小儿肺炎心衰的实验室研究”“小儿心脏病心钠素水平测定”“小儿心肌病自身免疫机制的临床研究”等,并多次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

  如今已经高龄退休的王棣华依旧十分关注行业领域的前沿动态。

  原小儿心肾内科主任李艳是王棣华的学生,她说每次参加学术会议回来,王老师总会第一时间询问了解学术新发展,“她对专业的执着和热爱也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

  心系患儿不是空话全是细节

  都说做医生难,做儿科医生更难,尤其在王棣华所处的小儿心血管内科,孩子往往病情危急、工作量大,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责任心。但王棣华对此不仅没有怨言,反而总是把对患儿的爱发挥到极致。

  李艳说王老师对患儿的爱没有空话全是细节。“王老师会为了不让外地病人再跑第二趟,常在门诊加班加点等检查结果,直到给人看完才肯离开。”

  与王棣华共事多年的原儿内科门诊护士长蔡春玲也说,自己几十年来从没有看到王老师发过脾气,她总是会先从自身找问题,不苛责他人,令后辈敬佩。

  蔡春玲说门诊上经常有病人为了排队争吵,每到这时候王老师总是说你们别吵了,都是我不好,是我看得太慢了。“但其实哪里是她看得慢,她只是想认认真真帮孩子找到问题所在。”蔡春玲心疼地说道。

  在王棣华的从医习惯里,给孩子看病永远都有注意不完的细节。冬天听诊器太凉,她会先放在手心里焐热了再用。需要用压舌板时,她会把这一步放在最后,避免一开始就让孩子不适和哭闹,干扰诊查……类似细节不胜枚举,也因此王棣华成了大家都喜欢的“医生妈妈”“医生奶奶”。

  “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当医生”

  从60岁退休又返聘,门诊坐到80多岁,王棣华说不觉得辛苦,“能被患者需要是我的价值,这让我的人生意义又增加了几十年”。

  当然,在面对女儿时,王棣华也觉得有所亏欠,因为自己和老伴儿都是儿科医生,陪伴孩子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王棣华女儿苦笑着向记者回忆,“我小时候会想着赶紧长大,因为长大就不需要爸妈照顾我了”。

  诚然,女儿这份无可奈何的“怨念”会随着成长慢慢消散,但真正让她理解母亲这些年的“不称职”是在一次回院探亲时发生的。

  拥挤的诊室里,王棣华被患儿家长簇拥着,她穿着白大褂,正聚精会神地跟家长讨论病情,“我在她对面站了十几分钟她才注意到我,这个场景给我感触很深,于是就顺手拍了下来。”王棣华女儿边向记者展示照片边回忆道。

  或许也正是这一刻起,女儿才意识到,这一世,她不仅仅是自己的妈妈,更是千千万万患儿的“医生妈妈”,“那一刻我觉得她很伟大”。所以在一次母女聊天中,当女儿问起如果有来生你选择当医生还是别的职业时,王棣华斩钉截铁地回复“我还是会选择当医生”。

  回首自己的从医生涯,王棣华说,有幸成为一名儿科医生,有幸与郑大三附院相遇,“我在这里实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人生价值,也祝福医院继往开来,再铸新华章”。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