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记者夏周 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文物局22日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新进展,长江下游区域文明研究取得新突破,为解释“何以良渚”提供更为清晰的答案。
距今6000年前后,长江下游地区社会复杂化进程加速,出现了凌家滩、东山村等中心聚落,迈入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东山村遗址揭示出崧泽文化高等级墓地、大型房址、大型墓葬与小型墓葬实施分区埋葬等重要遗迹,显示出存在有高于一般聚落且稳定的政治实体,对各中心聚落的结构和演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凌家滩遗址发现了大型高等级公共建筑,对外侧壕沟进行了发掘,深化了对凌家滩聚落布局的认识。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室主任、凌家滩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张小雷:我们从2024年5月份开始发掘,发掘地点主要集中于凌家滩墓葬祭祀区的西侧,围绕2023年度的发掘区周边,进一步揭示凌家滩墓葬区西侧的祭祀遗存的全貌。
良渚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二阶段的代表,目前已基本完成遗址调查和详细勘探,新发现水坝20多处,揭示了水利系统的完整结构,良渚遗址群发现的遗址数量增加到300多处。考古还显示,良渚古城城内居民除了贵族和宗教人士,多为从事玉器、漆木器、石器等加工的手工业者,而没有发现有任何农民的线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说,持续研究丰富了对良渚社会多元性的认识。
王宁远:这些四面八方来的人,面临的环境、聚落和生产模式都跟原来不一样,需要突破血缘的关系,按照一种地缘来组织这样的(社会)关系,所以在长三角平原的这个阶段,很快形成了一种统一的信仰、形成一种礼仪制度,长三角地区得到了长期、稳定、迅速的发展,是我们创造文明的基础。